宠物貂品种哪个好?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海尔厄斯(Erik H.Erikson)曾提出过著名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天性,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些任务,继而才能走向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对人格完善的追求,是永恒的人性主题。
但遗憾的是,因精神分析学家们多是以欧洲中上层人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贫下中农的生活,所谓的追求卓越、完善人格多被他们视为虚无缥缈的“白日梦”,乃至“怪论”。精神分析取向的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常将现实生活中人们难以解决的深刻矛盾,特别是关于人性意义和人格完善的探讨,草率地归结为“理想化隐喻”(理想化人际模式、理想化自我模式)或虚幻化(过度理想化、情感模糊)。咨询实践中,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典型的如,在恋爱过程中,彼此将对方理想化(外貌、气质、才学、性格等几乎十全十美),一旦这种虚幻破灭而真正接触现实生活的考验时(如双方家庭阻力、经济状况相差悬殊等),许多人难以继续维持恋爱关系,甚至婚姻关系,而陷于消极沮丧、怨恨、愤怒、自责等情绪之中,严重者甚至出现消极情绪障碍(如抑郁、恐慌)而寻求心理咨询。
又如,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许多应届生和求职者为了寻求理想的工作单位和理想的工作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忍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的终于如愿以偿,有的则遭到挫折。当他们终于步入职场后,发现实际的工作环境与自己的设想大相径庭,因而产生退缩、挫败、焦躁等心理冲突,严重时(如抑郁症)而寻求治疗。
还有,有的人在集体生活中,由于过分追求“和睦”或“平等”而严重迁就他人,甚至是违背自己的原则,迁就甚至屈从于不公正的下级或同事的要求,尽管事后常为此而抱怨、后悔,但宁可事后追悔千遍,也不肯当初果断一次。如此等等。
对这些矛盾,如果只作表面的、局限性的分析,只解决表面化、局限性的冲突,即使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超出一般的常规思维,从人的本性——人性论出发,进行深层次的人格整体分析,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因素,找出产生实际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帮助当事人调整好理想化自我模式(见本人《心理咨询策略》一书),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