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鱼掉鳞怎么办?
鱼鳞掉光了,会伤害到鱼的皮肤,导致感染发炎,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所以在发现鱼有掉鳞的现象时,要及时进行处理。 首先,要查明原因。要知道是因为换水、捕捞、喂食等人为因素导致的,还是因为疾病(寄生虫、细菌、病毒)造成的。然后根据具体的原因来处理。如果是人为因素,要在以后的操作中注意;若是疾病引起,则需尽快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其次,要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掉鳞,要用抗生素治疗。若是寄生虫引起的,要先清除寄生虫,再使用抗生素。如果不见好转,要尽快检查是否有其他原因。并尽早治疗。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要避免和其它鱼类混养,以防传染。 鱼鳞脱落多是发病初期,此时及时治疗可以很快恢复。若等到鱼鳞全部脱落,治疗难度会增加。而且即使治好了,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所以为了预防和减少锦鲤鱼掉鳞,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的清洁。
2.做好投喂工作。合理控制投食量,防止因投喂不当导致鱼儿消化不良,而引起掉鳞。 另外,对于已经掉鳞的鱼,也要做好护理工作。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惊吓鱼儿。同时适当提高水温,以加快鱼体的修复。如果发现伤口糜烂,要及时处里。否则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
锦鲤掉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我们都知道,鳞片是鱼体的屏障,也是鱼体美观的装饰,一但发生掉鳞即破坏鱼体美观,同时也失去对鱼体的保护功能,直接影响鱼体的生存。因此,当我们饲养锦鲤发生掉鳞症时,必须进行防治。在饲养过程中,导致鱼体掉鳞病症有如下几种原因:
水体缺氧造成掉鳞
鲤鱼对低氧有较强的忍耐力,当水中溶解氧降至0.6mg/KG时,锦鲤仍能生存,但长时期处于缺氧的环境中生活,会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表现在鱼体上就是有少量鳞片竖起或有掉鳞现象。这种情况,只要对水体进行增氧,一般经过一两个星期的养护,掉鳞现象会逐渐好转。
细菌病导致掉鳞
这种情况多见于水池水泥层老化或遭到破坏,水池底部有铁钉,玻璃或其它尖锐物,鱼体易被刮伤,伤口感染上掉鳞细菌导致掉鳞,如防治不及时,病鱼会迅速死亡。
防治方法:治疗掉鳞细菌,可将病鱼投入每升水氯化钠150-200毫克的溶液中浸浴3-5分钟。对水池要翻修,玻璃钢水池是最理想的锦鲤饲养水池。
白斑病导致掉鳞
此病也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病鱼的体表有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溃烂斑点,通常以胸部和腹部最为明显,白色的溃疡斑点实际上是在皮下表层,而真皮层有出血现象,鳞片正常生长。此病也多发生在受伤的鱼体,一般我们将其放在底质较洁净的水池中,同时在水池中放入每立方米3-5克的呋喃唑酮,连续3-5天处理,就会有显著效果。
真菌导致掉鳞
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水体水质恶化,致病菌严重超标,或是鱼体本身有外伤,当真菌侵入时,鱼体表面生长菜花状白色物,俗称“白毛病”、“肤霉病”。真菌在鱼体受伤处生长繁殖时,鳞片往往会竖起,鱼体为摆脱不适动作异常,最终导致掉鳞。此病在水池的角落、底部较脏时极易发生,同时水池中死鱼得不到及时清理,也会导致该病的蔓延。目前,白斑病在高档锦鲤中时有发生,发病后治疗比较困难,因此,加强预防极为重要。
防治方法:每隔15天左右对水体及池底进行消毒,并及时清理水池中的杂物及食物残渣,发现病鱼应立即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