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的寄生虫会死吗?
寄生虫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大量繁殖,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繁殖多快,因为虫也要考虑生存问题,它不会在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下盲目增长。比如夏天气温高,细菌、病毒等容易滋生,但也正是由于高温,不利于寄生虫的生长——高温时寄生虫的虫体蛋白会失去活性,导致寄生虫死亡;冬季尽管寒冷,但是昼夜温差大,也利于寄生虫的存活和生长。所以寄生虫不是随时都能大量繁殖的。 我们人类的卫生习惯逐渐改善后,与寄生虫传播相关的蚊虫、苍蝇等害虫也逐渐减少,这是有利于寄生虫传播的。然而我们人类目前无法消灭所有的有害昆虫,而且有些寄生虫本身也有抗寒性,因此在某些地区依然有寄生虫流行。 比如蛔目异尖科中的异尖线虫又称海兽胃线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的异尖科,和我们较熟悉的蛔目蛔科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海生生物的消化道里,当这些海产品成为我们的食物而进入肠道后,其中虫体就能借助肠道内的消化液逐渐发育成较大的成虫。不过一般来说,只有在肠道内有足够的虫体密度,才能引发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当我们吃了被异尖线虫感染的海虾、牡蛎或其他海鲜的时候,在肠道内具有了一定的适值浓度后才可能发病。 绦目异尖科中的异尖绦虫也属于线虫纲的寄生虫,和异尖线虫不同的是,该种寄生虫的幼虫期是在消化道内发育完成的,因此也被称为蛔目异尖科。
这种寄生虫主要是通过污染水源和食物链进行传播,当健康人进食被异尖绦虫感染的鱼类或水生动物后,其幼虫可在胃肠道内孵化并入侵消化道壁,随蠕动波而在胃肠道内移动,也可游入胆道或唾液腺体内,继而转移到口腔中,进而沿食道下行到达胃内,最后幼虫在胃液的刺激下破囊而出,转入消化道腔内,幼虫在消化道内吸食营养,同时分泌毒素,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